中国体育周刊

您的位置: 中国体育周刊 > 网球 > 行业 > > 正文

燕达医院---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

近日,燕达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例胃间质瘤病人实施了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快速治愈了患者,术后仅留下4个长度很小的美观切口。 据悉,该女性患者贲某,34岁,因体检发现腹腔...

  近日,燕达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例胃间质瘤病人实施了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快速治愈了患者,术后仅留下4个长度很小的美观切口。

  据悉,该女性患者贲某,34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内肿瘤,遂于我院住院进一步诊治,腹部CT可见:胃底大弯侧见哑铃状腔内腔外隆起性病变,约5.5x3.5x4cm,病变密度不均匀,CT值35~46Hu,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CT值37~79Hu,病变腔内表面呈不均匀断续状不均匀强化;脾脏上极受压变形移位,影像学诊断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在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达成积极手术的意见后,以金中奎主任为首的普外科医师团队决定为病人施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

  2月13日,由普外科金中奎主任医师、徐学良副主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病人在全麻下给实施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手术仅于患者腹部作4个1-1.5厘米小孔,分别伸进腹腔镜、超声刀、腔内切割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在腹腔内完成胃间质瘤完整切除。整个手术历时约1.5小时,术中几乎无出血;患者术后第2天便进行肠道排气、第3天可进流质饮食,切口愈合后腹部几乎无明显瘢痕,术后7天便顺利出院,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外科微创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科普知识延伸阅读】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如何诊断?什么时候需要手术呢?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来源于胃黏膜的胃癌是完成不同的疾病,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每百万人口约有15个新发病例,但目前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其好发于胃和小肠,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岁,可发生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胃(65%~70%)和小肠(25%~30%),其次为结直肠(5%~10%)和食管(5%),还可发生于网膜、系膜和后膜系膜等胃肠外部位。

  临床上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CT等检查,特别是内镜超声是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更高,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

  胃肠间质瘤是否需要治疗?

  一般情况下,小间质瘤(直径小于2cm)不需要治疗,推荐意见是定期复查内镜超声、腹部CT或胃镜,如提示快速增长,表明出现有可能出现恶性变,需要手术切除,而大多数的小间质瘤生长极为缓慢,是不需要干预的,包括手术与药物治疗。

  如何治疗?

  手术切除是根治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大约70%~90%的原发无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能够实行根治性手术。但部分高危因素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可于术后复发,同时还可出现肝转移或腹膜转移,因此,手术治疗外这部分病人术后还需要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如格列卫、索坦等,应用于手术切除后预防复发,或者是已不能手术治疗的病例的治疗,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肿瘤生长到很大体积,尽管可以外科手术切除,但可能影响器官功能或者要联合切除其他器官时,可以考虑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手术。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腹腔镜器械的更新,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显著,比如切口小、疼痛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切口小,恢复快。金中奎主任医师与普外二科(原普外科)团队可高质量地完成普外科几乎所有疾病的腔镜微创手术,目前已成为京东地区开展普外疾病腹腔镜技术最为全面的医疗团队,使京东地区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比肩北京的医疗服务。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